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有關於最近吵非常大的美國隊長新連載

 撰文:Rock

相信喜歡看美漫的朋友們,最近都有注意到一個很有震撼性的消息,就是美國隊長史提夫羅傑疑似是九頭蛇的人,就連業界相關人士有不少人都對此表示震驚,而無論國內外都有新聞報導,甚至把疑似講成十足確認了,雖然我同意那個結尾看起來是非常驚世駭俗,所以大家反應很激烈也在所難免,不過畢竟才故事第一回嘛,我是覺得說先看看後續發展比較好啦...

畢竟也有可能其實後續劇情會是像這樣啊: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英雄為何打英雄?

英雄,那是令人憧憬的稱呼。
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對英雄的定義各有所差異,但基本上古今中外能被稱為英雄的人,都有著過人的膽識、力量、智慧,以及會幫助弱者。
不論在古老的神話傳說、流傳的歷史記載,還是今日的娛樂創作,英雄們克服各種難關,扶弱鋤強的故事總是鼓舞著人們。
從古到今的英雄們,降服過無數隻凶禽野獸,對抗過無數場自然災變,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在危難中激勵人心。
而在這當中,有個狀況又比其他更能激盪出火花,那就是當英雄碰上勢均力敵,同為英雄的對手。

自古英雄惜英雄,自古英雄也打英雄

如果要對2016上半年幾檔重量級超級英雄電影下個共通的主題,那就是『英雄打英雄』。前有蝙蝠俠 Batman對超人Superman,後有漫威Marvel.英雄內戰,連X戰警X-Men也免不了分成X教授Professor X跟天啟Apocalypse兩陣營大打出手。

為什麼這些理當一同奮鬥的超級英雄會決裂、翻臉,甚至反目成仇?誤會、陰謀、人質威脅、理念背馳、利益衝突、洗腦控制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不管是哪一個其實都不會讓人感到太意外,因為英雄間的對抗早在千古年前就開始了,能夠讓他們起衝突的理由,也幾乎都上演過。

打從目前發現最早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1,英雄與英雄相鬥的戲碼就已經存在。這部用楔型文字寫在黏土版上的史詩前半段,描述著蘇美(Sumer)神話的英雄吉爾伽美什(Gilgamesh),跟他惺惺相惜的英雄摯友恩奇度(Enkidu)冒險犯難的故事。然而他們頭一次見面,卻是先大打出手。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觀後感 by F.E.Ws編輯群

漫威影業第三階段大戲《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已經上映超過半個月了,F.E.Ws的編輯群忙著為各自喜歡的角色而內戰……啊,不是,忙著進電影院N刷,所以現在才交出了心得,不久以後會有更完整的電影感想及分析出籠,現在請先看看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簡短評語吧。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雷神三劇情無厘頭大預測!


雷神三劇情無厘頭大預測!

是的各位朋友,在看完美國隊長三之英雄內戰以後,大家都會覺得說奇怪索爾跟浩克怎麼沒出現也沒交代他們上哪去了,雖然之前的訪談當中已經透露了兩人都會在雷神三出現,但是索爾怎麼會選擇說要把先前跟他其實不算特別熟特別親的班納博士帶去阿斯嘉呢,這其中必有不尋常之處啊!

所以我大膽在此揣測,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從註冊法案到英雄內戰-《Civil War》漫畫導讀

悲劇之後,佇立在斷垣殘壁中的兩位英雄。
隨著《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正式上映,本片主要改編作品-《Civil War》又再度成為人們討論熱烈的話題。

作為一個主刊、支線加總起來超過100回的大事件,2006年出版的《Civil War》可說是Marvel近年來知名度最高、最有商業價值,同時也招致最多誤解的漫畫作品。這些誤解有部份來自網路上未實際接觸原始文本的以訛傳訛,有部份則必須歸咎於故事本身的表現手法與當初編輯部在處理跨刊劇情時的有欠協調。在種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有關本作的爭論與分析往往奠基在錯誤的前提之上,加上許多人對近年來美漫電影常見的改編模式並不熟悉,連帶讓《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的相關討論也受到了混淆。

趁著此次機會,本文試圖在有限的篇幅中釐清《Civil War》所涉的核心爭議,盼能使讀者脫離過往對本作的片面瞭解與常見迷思,並進一步與《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相互對照,以作為漫畫與改編電影的前導閱讀。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漫威的英雄內戰漫畫常見誤解集


撰文者:Rock 

其實,漫威的內戰是我第一個有跟的美漫大事件,在大概快十年前,我也曾經在無名的blog上連載過內戰劇情簡歷,當時因為連鋼鐵人1都還沒有拍,所以也沒什麼人看,隨著無名合併之後的作業疏失,我的blog無聲無息的就消失了,資料也都沒有拿回來。


不過我也沒有說覺得特別惋惜,因為慢慢的我就發現說現在網路上寫美漫的中文介紹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即使沒有我的網誌,大家想查資料似乎也不會有困擾,然後隨著漫威電影的開拍,美漫迷看起來也越來越多,似乎不需要我寫什麼推廣文,所以我就放著沒有再提筆了。


但是事隔十年,又決定回到原點重新寫一下內戰,理由卻是因為--資訊的取得確實變容易了,但是仍然有相當多的人不是那麼清楚,偶爾也會聽到有些人好像沒有真的看過卻講得乍聽之下頭頭是道,但內容卻有些微妙的錯誤,特別是在美國隊長三即將上映,內戰就要改編成真人電影的時候,這種現象似乎更容易發生了,所以我希望能透過這個機會,寫點我覺得一般人比較容易誤解的部分。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蝙蝠俠對超人─黎明曙光還是陰雨前夕?





一.

讓我先講一個跟烏鴉嘴有關的真實故事:


就在蝙蝠俠對超人上映的前一天,某個人完成了一篇比他期末論文還要長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DC電影宇宙的憂慮;他甚至有些情緒化地寫了:「雖然Jimmy Olsen尚未出現在新生的DC電影,可我依舊會好奇:如果他是鋼鐵英雄世界的芸芸眾生之一,超人會啟發他些什麼?」


隔天,在從美麗華早場首映走出來時,朋友忽然跟他說:「我好像看見Jimmy的名字出現在工作人員名單上耶。」他半信半疑。數小時後,他從網路上看到消息:Zack Snyder承認Jimmy Olsen在電影一開始就被殺了,他是Lois Lane身旁的無名記者小弟。


經歷過這件事情後,我覺得事情充滿巧合的程度,有時還真的會讓人厭惡。(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不是真的的話,請參考
漫畫迷對影迷:正義的凌晨三點鐘)


對我來說,就一部同時繼承了蝙蝠俠與超人兩方文化遺產的電影而言,蝙蝠俠對超人的品質讓人難以苟同,而就一部本來有機會彌補鋼鐵英雄中,超人身為英雄的成長之旅的不圓滿的作品,因為執行團隊的拒絕記取教訓和故步自封,它贖罪的機會或許早在製作階段就一如電影中可憐的Jimmy Olsen,悄悄歸西無人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