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愛,就是愛》





  六月是同志驕傲月(Gay Pride Month),趁著彩虹月的尾聲,我想介紹這本由DCIDW聯合出版的漫畫合輯《愛,就是愛(Love is Love)》。本書是為悼念、幫助2016年奧蘭多夜店槍擊案中的受害者而企劃的紀念刊物,其販賣收益則全數捐與致力於保障LGBT權益的團體,用以幫助槍案倖存者及罹難者家屬。

  奧蘭多夜店槍擊案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名為「脈衝」(Pulse)的同志酒吧,2016612日凌晨當地時間約兩點,槍手Omar Mateen進入酒吧內,造成49人死亡,53人受傷,槍手並在其後與警方的交火中被擊斃。這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一起單一嫌犯大規模槍擊事件,也是911後最嚴重的恐怖攻擊。


「脈衝」夜店的店外招牌,案發之後民眾在店外擺上彩虹旗、鮮花等物品表示致哀
(圖片來自CNN新聞網頁)

  槍擊案之後,全美各界皆以各種形式表示對受害者的同情及哀悼,而IDW/DC的這本漫畫合輯,則是召集了美漫業界各大有名的創作者,包括編劇和畫家,創作出了約百篇的珠玉作品;每篇作品都僅有一到兩頁,有些是短篇漫畫,有些是單頁插圖,有些則是圖輔以文字的創作,內容和風格自然也是多彩多姿,然而,它們的中心主旨卻無一不是強調尊重他人與自己的相異之處、對罹難者的哀悼與敬意,以及,正如標題所說的,「愛,就是愛」。

  本書的引言由電影《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的導演Patty Jenkins撰寫,她提到她在2003所執導的電影《女魔頭(Monster)》,以及該電影所依據的真人主角Aileen Wuornos,奧蘭多所在的中佛羅里達正是Aileen Wuornos殺害七名受害者以及被逮捕的地方。「當她(Aileen Wuornos)的故事被公開時,新聞給她的標題是『憎恨男人的女同性戀為了快感而殺人』,然後她馬上被丟進了邪惡連續殺人魔的名人堂裡……但我看到的並不是這樣。」Patty JenkinsAileen Wuornos的同情、以及對造就一名「邪惡殺人魔」背後原因的探討,在《女魔頭》裡是表現得再明白也不過了。

  不得不佩服Patty Jenkins的勇氣,敢在一本為哀悼受害者而創作的書最前面,提出另一件看似不讀空氣、卻同樣重要的觀點:當我們任意給違反自己心中規律的他者貼上標籤、視之為怪物(Monster)時,或許我們自己的心中,也正在誕生另一頭怪物(Monster)。奧蘭多槍擊案的槍手Omar Mateen是一名穆斯林,案發前曾宣稱自己是響應ISIS的聖戰號召,然而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線索顯示,Omar Mateen可能也是一名在為自己性向掙扎的未出櫃同志,所以,我們又該給他貼上什麼「標籤」、把他之所以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原因簡化成什麼樣的族群偏見呢?


《愛,就是愛》中一篇以神力女超人為主角的短漫。黛安娜出身只有女性的天堂島,
長久以來讀者對她的性向一直有所猜測,DC也在2016年讓她正式「出櫃」、公佈神力女超人是一名酷兒;
但在這篇短漫中,黛安娜的重點卻在「你問我,『在一個只有女人的島上,你一定是……對吧?』
你這樣問,只因為如此一來你就能用你的看法評斷我,因為你喜歡這樣評斷他人。」

  「在一個沒了同情和寬容的世界裡,沒有人能躲過其害。」Patty Jenkins在引言裡的這句話,基本上也是引言後的約百部作品所想說的,雖然這約百部作品的主旨是共通的,但他們表現和探究的方式卻是五花八門,有的檢討悲劇背後的原因,有的為受害者們致上墓誌銘,有的紀錄自己聽到消息時當下的震驚,有的以知名角色代言對事件的看法、做出呼籲……就算以純欣賞漫畫的角度去看,這也是一本豐富而美麗的合輯。

  以下精選本書中幾篇個人特別喜歡的作品,給還沒看過的朋友們做參考。


角色代言篇

  在宣揚LGBT權利以及尊重異同的價值觀方面,超級英雄們可說已經是箇中老手了,DC的超級英雄們,包括蝙蝠俠、超人、神力女超人等角色,在本書中自然是不吝露臉;而IDW出版社,以及其他眾多的協力出版社和創作者,包括Archie ComicsDynamite Entertainment、《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等等,也在本書中讓他們的角色無畏地說出「愛,就是愛」。



  蝙蝠俠是本書裡出鏡率最高的角色,一方面是因為他以對抗槍枝犯罪而著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長年在同志文化中的地位。稍微碰過一點美漫史的人或許都聽說過,在50年代,精神病學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漢(Fredric Wertham)曾極力主張漫畫會對兒童心理有不良影響,他的《無辜者的誘惑》(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一書還造成了漫畫審查機構漫畫準則管理局(Comics Code Authority1的創立;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比起魏特漢對漫畫中恐怖和暴力要素的批評,現在人們更記得的是他提出「蝙蝠俠和羅賓是同志伴侶」。

  蝙蝠俠和羅賓到底是不是同志伴侶?DC官方當然是沒給肯定答案過的,實際上至今各個媒體上的官方作品,絕大多數仍是將兩個角色(事實上,是一加四個角色,因為羅賓有好幾代2)詮釋為父子關係;然而魏特漢的這個說法卻永遠跟定了蝙蝠俠和羅賓,長久以來許多人視之為污名,但隨著時代改變,也有人把這轉變為一種對同志的認同,蝙蝠俠和羅賓的角色扮演一直是美國同志驕傲遊行中受歡迎的裝扮。而不管你覺不覺得、或接不接受蝙蝠俠和羅賓是同志伴侶(或覺不覺得、接不接受他們各自是同志),都很難否定下面這張圖裡,蝙蝠俠對夜翼(即初代羅賓)所說的話:




  「他們是英雄。他們被社會排擠,打出生就覺得自己像局外人;他們之中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和所愛之人,可能得打造另一種身分;那些他們有時覺得得隱藏的,才是他們力量的泉源。

他們跟我們真的沒什麼不同。」




  另一位在本書中出鏡率甚高的DC角色是蝙蝠女俠(Batwoman3,她是官方正式設定為女同志的角色,其連載曾經得過同志媒體獎(GLAAD),在2006年登場後,近年已逐漸成為美漫中的最具代表性的LGBT角色之一。




  非超級英雄類的阿奇漫畫(Archie Comics4在美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系列,自1942年一直持續不斷連載到現在,最近還改編成了真人影集《河谷鎮(Riverdale)》。在上面這篇短篇漫畫裡,身為同志的凱文·凱勒(Kevin Keller)向阿奇、貝蒂和薇蘿妮卡訴說了他對身在奧蘭多朋友的擔心,以及初到河谷鎮這個鄉下小鎮時、心中的不安與害怕;也許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像河谷鎮一樣最終讓凱文感受到他不是孤獨的、他是受到保護的,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阿奇、貝蒂和薇蘿妮卡一樣對朋友付出體貼和關心,盡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安全一點。


寓言故事篇




  上面這篇短漫《傳遞下去(Hand Me Down)》簡單有力地表現了愛與包容、以及仇恨與歧視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的。兩個住的地方就隔一條街的小孩,同樣是看到奧蘭多槍擊案的新聞,一個小孩從父母那兒學到了愛與平等的連繫,另一個小孩則學到了一個歧視用語「死娘砲(faggot)」。




  比起前一篇的言簡意賅,上面的這篇《改變(Change)》就顯得囉嗦了點,不過它也提到了另一個重點,就算你是從小聽「死娘砲」長大的小孩,不代表你不能做出改變。「你可以自己看看這個世界,自己對它做出決定。這也是為什麼當人們拒絕自己做出決定、拒絕看到明明就在他們眼前的真實時,會如此令人心痛了。」「至少至少,學會共存,這樣我們都能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裡,這總該是個我們都能接受的真實了吧。」


引經據典篇

在許多作品中超人都身負耶穌基督的形象,在這裡他也代表耶穌救助百夫長的男孩

  上面這篇《百夫長(Centurion)》,以短漫的形式介紹了在「聖經如何看待同性戀」的研究中、很有名的「百夫長與生病的僕人」的故事。馬太福音8:5-13和路加福音7:1-10皆有提到,曾有一個羅馬百夫長來乞求耶穌治好他生病的僕人,耶穌告訴跟隨他的弟子們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便治好了百夫長的僕人。

  而根據對聖經的原文研究,在馬太福音中提及這名僕人時所用的字是「pais」,可指男孩、僕人或是兒子,在其他非聖經的研究中,pais」這個字也可指男性愛人;另一方面,路加福音中提及這名僕人時則是用「doulos」,這是一個只能指僕人不能指兒子的字。綜合起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的線索,百夫長來求耶穌醫治的,很可能是他的同性愛人。雖然這個推論仍有爭議,但這篇《百夫長》短漫所強調的則是,耶穌並未覺得百夫長和其僕人的關係有任何可議之處,相反地,他還很欣賞百夫長對其僕人的關心,畢竟,耶穌是最明瞭愛的。




  至於這篇叫《互相認識(Know One Another)》的短漫裡,則是直接引用了古蘭經(英翻)49:13的句子︰「人類啊!我確由一男一女造化了你們,並使你們成為民族和部落,以便你們能互相認識。的確,在真主眼中你們當中最高貴的人,便是你們之中最正直的人。」5




  這篇《Song of MyselfRemix)》則是改編自同志詩人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自我之歌》,節錄原本詩中的句子,並將其重新編排:


 我讚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你願意在我離開之前開口嗎?你會發現為時已晚嗎?

 最小的那枚嫩芽證明其實死亡並不存在。

 我呼吸這馥郁的氣息,我知曉它,我喜愛它!

 我的裡外皆是神聖的。

 我觀看,我舞蹈,我歡笑,我歌唱。

 我屬於每個色彩和階級,屬於每個級別和宗教!

 當女人與當男人一樣偉大!

 誰侮辱別人便是也侮辱到我。

 清晰與甜美是我的靈魂,清晰與甜美是我靈魂外的一切!

 我是生在這裡的父母所生下的,父母的父母也是在這裡生下的,他們的父母也一樣。

 我知曉,上帝的手就是我的應許!

 而世間所有男子都是我的弟兄,世間所有女子都是我的姐妹和愛人!

 噢,無法言傳的熾熱之愛!

 這是沐浴全球的共同空氣。

 屬於我的每一個原子都同樣屬於你。

 我是博大的,我包容萬象。


經驗分享篇

  本書中有許多故事是發生在創作者身上、或他們從別人那裡聽來的真實人生經驗,有些是關於一個人剛聽到槍擊案時當下的反應,有些是關於一位同志朋友的遭遇,有哀傷的故事,有溫馨的故事,而最多的,則是充滿勇氣、以及希望的故事。




  上面這則短漫改編自真實故事。槍擊案發生後,一對父母打電話給住在奧蘭多的同志兒子:

  「你一定要小心點。」母親說。

  「別那麼說,你兒子很勇敢,勇敢是好事。」父親說:
  「你要繼續去同志酒吧,並且為你自己感到驕傲……而且也要小心點。」

  「不,我要你平平安安的。」母親搶過電話過:
  「我擔心你,擔心得要死,你一定要小心點……而且也要勇敢做自己。」




編劇兼編輯Chuck Kim、以及畫家Phil Jimenez是美漫界兩位已出櫃的創作者,也是多年的好友。Phil Jimenez已過世的伴侶是金獎資深漫畫創作者Neal PoznerPhil Jimenez便是在他的提拔下進入DCNeal Pozner1994年過世後,為了紀念他,Phil Jimenez便在所負責的短期漫畫連載《Tempest6最後一回的編輯專欄中公開出櫃。

奧蘭多槍擊案的受害者大部分都只有20來歲,Chuck KimPhil Jimenez回憶他倆20來歲的時候,正是剛進入DC、正要一展長才逐步實現夢想的時候……「我們可能成為奧蘭多的那些人,我們跟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Scott SnyderDC現在的當紅頭牌編劇,近年他所寫的蝙蝠俠漫畫無論在銷量還是評價上都有卓越的成績,在這裡,他分享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年輕時,為了增長未來做為創作養分的人生經驗,Scott Snyder曾四處旅行,打零工維生;他在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得到了一份當清潔工的活兒,那裡的清潔工們很看不起那些負責穿著人偶裝、扮成迪士尼角色的員工,因為後者有很多是同志。清潔工們認為這群「妖精」是一群言行誇張又傻兮兮的弱雞。

  每到了星期四晚上,角色員工們總是會來清潔工這裡,邀請看看有沒有人要跟他們一起去一間當地的同志夜店玩,當然,清潔工們總是拒絕,偶爾,他們會在去運動主題的酒吧或搖滾樂餐廳後回家的路上,順道進去那家同志夜店,但最多就是在角落裡偷窺、偷笑,然而,角色員工們的邀請卻從未停止。

  後來,Scott Snyder因為傷了肩膀而無法再推大型垃圾箱了,不得已轉職,結果,他也成了穿著人偶裝的一員;當清潔工時的舊同事沒興趣再和他來往,就在Scott Snyder以為他要被兩邊排擠時,「星期四的邀請」又來了。Scott Snyder在那裡認識了許多美好、勇敢的人,日後他在寫許多超級英雄時,所根據的便是他在這些人身上看到的精神。

  奧蘭多槍擊案發生後,Scott Snyder有時會想,奧蘭多同志夜店的門總是對所有人打開,對像他這樣的人,也對像槍手那樣忿忿不平、懷著惡意的人……「門該被關上的」Scott Snyder忍不住這樣想,但他知道「門不會關上,它仍會對所有人打開」,而到了星期四時,邀請也依然會到來。


緬懷逝者篇

  正如前面Scott Snyder所說的,像「脈衝」這樣的同志酒吧的門是對所有人打開的,同志非同志都可以進去與親友一起享受歡樂時光;也正是因為如此,奧蘭多槍擊案的受害者中,不僅有同志,也有許多支持親人或朋友的非同志。以下,是本書中幾篇為罹難者所繪的畫像、簡介、以及紀念短篇。





  奧蘭多槍擊案後,在不久後的2016紐約市驕傲遊行上,有一支為默哀奧蘭多的罹難者而組成的隊伍,不同於彩虹遊行一向熱情而歡樂的氣氛,這支隊伍頭戴白色頭紗,身著白色長袍,一人拿著一幅受害者的遺像安靜地走著,一共49人。


Luis Vielma(圖片來自網路)

  22歲的Luis Vielma是罹難者之一,舉著他遺像的遊行者還拿了一根魔杖。Luis Vielma是哈利波特主題公園的員工,槍案發生後,J.K.羅琳曾在推特上為他表示哀痛。J.K.羅琳也是本書的協力者之一,下面這張哈利、妙麗、榮恩和鄧不利多對彩虹旗的致敬圖,便是她將角色授權給本書、由知名美漫畫家Jim Lee作畫而成,在網路上流傳甚廣。




  32歲的Christopher Andrew Leinonen生前是活躍的同志權利運動者,他與他的男友Juan Ramon Guerrero皆喪生於槍擊案中。

Christopher Andrew Leinonen(右)和 Juan Ramon Guerrero(左)
(圖片來自網路)





  槍案發生時,25歲的Amanda Alvear本有機會逃離現場,但她選擇回頭幫助她的朋友Mercedez FloresAmanda AlvearMercedez Flores皆沒有逃過此劫。


Amanda Alvear
(圖片來自網路)




  49歲的Brenda McCool11個孩子的母親,克服過兩次癌症,槍擊案發生時,她與兒子Isaiah Henderson正在「脈衝」店內跳舞;根據目擊者描述,當時Brenda McCool為保護兒子以及一名朋友而將他們推開,Isaiah Henderson逃過一劫,他的母親卻沒能活下來。


Brenda McCool
(圖片來自網路)





  最後,我想以本書中的這一篇短漫做為結束。

  在DC漫畫裡,「超級英雄軍團」(Legion of Super-Heroes)是一個在遙遠的未來才會誕生的英雄團體,他們與超人有著互相啟迪的關係:超級英雄軍團因為景仰過去的超人,而踏上行義之路;在超級英雄軍團利用時間旅行技術、將還是少年的超人(Superboy)一度帶到未來之後,還年輕的超人也從這些後輩身上學到了許多重要的價值觀,造就了他未來的人格。




  在上面這篇短漫中,超級英雄軍團中的土星女孩(Saturn Girl)帶少年超人來到了在未來成為紀念碑所在地的「脈衝」。土星女孩告訴少年超人,發生在2016的那場悲劇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終於從中學取了教訓,學會了接納異己。

  這個短篇雖然給人過份樂觀的感覺,但也令人想起「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所造就的歷史影響。在此事件之前,美國警察可以任意搜索同志酒吧和夜店,甚至任意逮捕在店中的同志;1969628日凌晨,警察在進入位於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石牆酒吧臨檢時,與民眾爆發了衝突,警方毆打拒絕逮捕者,並造成多人受傷,民眾反擊之後,警方也調來支援,最後演變成長達五天的示威。

  石牆暴動是近代同志權利爭取運動的起點,前面曾提及的紐約市驕傲遊行,最初便是石牆暴動一周年的紀念遊行,也是美國史上第一場LGBT驕傲遊行;在石牆暴動之後,同運組織一一成立,要求政府修改法律、保障同志基本人權,這股潮流也從美國流向了世界各地,成為全球性的運動;而也正是因為石牆暴動發生在六月,六月便成為同運支持者心中的同志驕傲月。

  奧蘭多槍擊案是否有可能如石牆暴動一般,雖然最初是一場不應該發生的悲劇,但卻成了人們將遮蔽眼睛的仇恨、偏見和暴力洗去的契機呢?或許這就要看人們能否時時提醒自己那個最重要的字了。

  Love is Love,愛,就是愛。

(by masayo)


1. 漫畫準則管理局(Comics Code Authority,簡稱CCA):1954年,美國漫畫業界為應對與論對漫畫「有害讀物」的指責,而設立的自我審查機構,曾有好長一段時間,美國的主流漫畫必須接受其審查,確認有遵守其漫畫法典,才能在封面得到表示有其認證的印章並順利發行。CCA為民間組織,並不具有真正的執法權力,其影響力實際上取決於業界是否願意配合;CCA的影響力在進入21世紀後逐漸消退,2011年所有的主流出版社都停止參與CCA的審查制度,CCA事實上已喪失機能。

2. 除去其他媒體和平行世界,DC漫畫正史宇宙至今正式一共有四代羅賓(若把任期很短的女羅賓Stephanie Brown算進去的話,一共是五代),第四代羅賓Damian Wayne為蝙蝠俠親生兒子。蝙蝠俠和羅賓的養父子/父子關係是另一個讓「蝙蝠俠和羅賓是同志伴侶」一說變得更具爭議性、讀者反應更複雜的原因。

3. 蝙蝠女俠(Batwoman):基本上漫畫中的蝙蝠女俠可算有兩代,本文中所提到的是2006年起登場的第二個蝙蝠女俠Kate Kane。

4. 阿奇漫畫(Archie Comics):阿奇這個角色登場於1941年的《Pep Comic #22》中,之後阿奇從1942年起有了自己的連載《Archie》。在提到「阿奇漫畫」時,有時是指《Archie》這個漫畫連載,有時是指包括這個連載在內所有家族連載所形成的「阿奇宇宙」,有時則是指發行阿奇相關漫畫的出版社。

5. 此處為個人參考網路上各種翻譯之後,所採取的最能配合該短漫內容的翻法。其下惠特曼的《自我之歌》翻譯來源亦同。

6. Tempest這個角色本名Garth,他最初的代號是Aqualad,是水行俠(Aquaman)在漫畫中的第一個青少年助手。Neal Pozner生前也曾寫過水行俠的短期連載。


(以上未特別註明出處的圖片,皆截圖自《愛,就是愛(Love is Love)》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