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自殺突擊隊》觀後感 by F.E.Ws編輯群

  《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上映已經兩週了,F.E.Ws的小編們也在嘔心瀝血苦思兩週後,終於為大家帶來--繩鬼(Slipknot)梗特輯!……不對,是《自殺突擊隊》簡短心得合集。






Mr. JL

自殺突擊隊,是我個人認為DC漫畫電影史上最大膽的作品,可以說是步險棋,畢竟在DC電影世界還沒建穩前,居然選擇一群以反派組成為號招的小隊來打先鋒,在這個充滿經典重拍、經典續集、經典傳奇的電影時代,觀眾是否會對這群近乎沒聽過的人物勾起興趣,很依靠宣傳能力。 
當然在華納密集的宣傳下,這部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在上映前幾乎各個媒體都會看到這群“惡人們”的蹤影,也帶動了一定的話題性,不過相對地也付出上映後遭到不少批評的代價。 
以我個人而言,其實原本也沒對這部片期望太高,大概就像是我過去對復仇者上映前的期望一樣,只是比起復仇者當年帶來出乎預期的感受,自殺突擊隊只能說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驚喜,但也沒有感到多少失望。整部片的劇情幾乎一直線的很好猜測,高潮起伏差不多跟教科書安排的一樣,副線跟拿來當爆點的伏筆也不會太讓人感到訝異,比起BvS 最大的進步則是這部比較沒有那麼悶,搞不好是因為在這個世界觀下,維護正義的英雄都太過拘謹,反而是走在法律邊緣的亡命之徒們還比較有幽默感? 
基本上這部片由於故事主軸非常公式化,所以可看性在於角色身上,但也看得出來自殺突擊隊的比重分配明顯有所區隔。有些人光是看他出場就知道他是主角,有些人則是為了調節氣氛存在,有些人只有要發揮功能時才會比較亮眼,當然還是有定位上不知道是出場做什麼的人存在。雖然難免會有角色人物個性鋪陳轉變不足的問題,但畢竟這是部在有限的時間,要交代大批人物,又沒有五部前導影片讓觀眾熟悉這些角色,做到這地步就給它及格吧。 
整體來說,在這暑假檔期,仍是值得一看的爆米花片。

『我的蜘蛛感應要我這麼做的!(碰)』

桑妮:
自殺突擊隊是一部怪異的電影,也是我覺得David Ayer近期拍過最彆扭的作品。雖然比起簡直像是學生剪輯習作的BvS院線版,自殺突擊隊目前上映的院線版本已經在剪輯上大為改善,但衝撞PG13商業電影底線造成反效果的問題反而比前者更明顯,最終成果比較像是受制於壓力而卡在不知如何從villain和anti-hero間作出取捨的尷尬情況中;觀眾觀賞時的痛苦指數是降低了,但這種殘破混亂的美學視野能否被欣賞我則很有疑慮;跟看似尺度開放實際上還是走了安全保守牌的Deadpool電影相比,自殺突擊隊的電影根本就是浪子回頭的故事了,如果你期待想看一部黑上加黑,倫理道德論外的瘋狂電影,看到前一小時人人被宣傳得十惡不赦,後半個個都是周處大概只會更加失落而已,因為電影端出的瘋狂前提和人人都是可愛可憐反派的保守詮釋怎麼樣就是對不上。

某些地方還是能讓人感到電影的潛力;但可惜,這些潛力就是一直被其他元素掣
肘。當你覺得電影配的hip-pop現成音樂已經夠好的時候,彷彿諾曼地大空降一樣的悲壯原創配樂就是要來干擾;當你覺得看惡人彼此勾心鬥角,人人各懷鬼胎實在新鮮的時候,電影就是要來個道上兄弟其實比好人還講江湖道義的安全牌;連動作戲也是遊走在寫實的軍事化槍戰和風格化的漫畫路線之間舉棋不定。David Ayer或許真的想拍一部壞人當道的派對電影,但這是個滲了水的David Ayer,成果更接近表面上想使壞,其實本質上還是乖寶寶的Tim Burton。結果來說,自殺突擊隊和蝙蝠俠對超人誰比較好呢?好像是半斤八兩。自殺突擊隊在剪輯上是讓觀賞流暢多了,但風格統一性、整體製作水平和還原作者視野上卻是後者贏了(甚至,後者後來發行的三小時版本還剪得比較出色)。或許觀眾不會走出電影院後說自殺突擊隊讓人看了昏悶難熬,但可能也就這樣而已,畢竟自殺隊這次就連動作戲的編排與視覺設計都淡味到讓人驚訝,以現代超級英雄電影來說完全不合格。

漫畫詮釋的部分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但暫時想講的只有兩點: 
1.David Ayer跟Jared Leto得出的Joker版本明顯更接近Brian Azzarello的2008年的名作Joker。BA的Joker風格足以自立一山頭,少了神秘色彩但多了地痞味;要說Leto的詮釋"偏離漫畫"可能不是太公正的說法,本來就不是每個漫畫編劇都會把Joker寫得充滿神秘色彩。

2.電影中對Harley和Joker關係的理解有引起我的顧慮。閃靈殺手+美女與野獸的路線並
不是真的很糟糕,但Harley這些年與Joker的關係已經改變,早已不能算是Joker的附屬品了,而是能自立門戶、非正非邪的灰色地帶人物。比起來,電影的Harley在自主性上頗有開倒車的嫌疑;希望這不要真的反過來讓DC高層又作出把Harley丟回Joker跟班位置這種鳥決定......

Slipknot's motto: One shot,one kill. One slipknot, one's head blown.

Rock
或許是因為事前聽到太多關於<自殺突擊隊>的負評,所以走進戲院時,已經不敢抱持太大的期待--結果反而有種出乎意料的表現不錯的感覺。 
主要角色的個人魅力很不錯,像是死射的重情重義,華勒的心狠手辣,小丑女的性感瘋癲都是很具吸引力的地方,而劇情方面雖然單純明快但是中間的轉折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即使確實是存在著一些缺點,然而都還不致於對整部電影產生太大的隔閡感。在娛樂效果的表現,其實已經算不錯了。
然而,會招致如此大量的惡評,並非全無道理,個人認為關鍵在於這不光是一部電影,而是DC電影世界的一部份,這些角色不只是要在這部電影中有所表現,同時還要為往後的發展負責。 
要接受一部動作電影中,主角群是犯罪者收編組成但其實這些犯罪者都沒這麼壞而政府卻十足的王八蛋,這並不難,但要接受小丑女沒那麼壞,小丑對小丑女有深刻的感情到願意為她犧牲,這對於不少DC粉來說可能就沒那麼好接受了。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死射看起來很情義深重,與女兒之間的親情也很迷人,但讓蝙蝠俠當著他女兒的面逮捕他,這樣的演出固然能讓觀眾對死射感到同情,卻讓蝙蝠俠顯得不近人情到甚至好像有點卑鄙的利用死射不敢在女兒面前動手似的。這部片死射的地位相當於男主角,所以光論這部片要讓英雄顯得不近人情是無所謂,但是對於DC電影世界來說讓英雄這樣不近人情,要大家沒有意見也有些強人所難了點。 
基本上,<自殺突擊隊>仍然是一部娛樂效果不錯的爆米花片,有不少值得改善的空間,但大體上不算差,只是可能得先要有點心理準備--你喜歡的角色或許會登場,但不一定代表會有令你滿意的表現。

『劇透者,死,無斷轉載者,死,企圖引戰者...』
『先提醒一下,我常常被人說發文就是討戰。』
『...死!』

Q.N.
身為一位病入膏肓的MCU粉絲,實在很難討厭《自殺突擊隊》這部與《星際異攻隊》有些相似的電影,也很難不把它們放在一起互相比較。這兩部電影都講述了「非傳統英雄拯救世界」的主題、也都有著明快的節奏與令人百聽不厭的插曲,而更重要的是,它們都試圖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宇宙引入一群觀眾未曾謀面的角色。
在「反英雄」這個題材的道路上,《星際異攻隊》選擇從邊緣人的角度出發,主角群簡直就像一時叛逆的模範生一樣,再怎麼離經叛道、再怎麼邊緣,努力付出後終究還是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與之相比,《自殺突擊隊》選擇的則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這群反社會的超能力罪犯不過是任國家擺佈的棄子與代罪羔羊,親情終究是籌碼,不是救贖,自由更是虛妄的夢,再怎麼努力換來的都是一場空,看著這樁完全不對等的交易,有誰還能明辨「窮凶惡極」、「惡中之惡」所指為何呢? 
只不過,《自殺突擊隊》所呈現的這群角色終究是「反英雄」,無法跨足光譜上「反派」的那端,對於期待在大銀幕上看到喪心病狂與極端罪犯的觀眾而言,本片的路線選擇可能會讓人感到有些失望,但比起來,「角色形象不夠深刻」其實才是最讓人無法忽視的問題。除了死亡射手與哈莉˙奎茵之外,電影裡的角色並沒有太多展現個人特色的空間,難以看清動作的武打設計也讓作品錯失了以戰鬥建立起形象的機會,加上略顯生硬的情感轉折,結果便是主角群參與決戰的動機令人摸不著頭緒,幾乎可說是瞬間建立起來的團隊羈絆也顯得有些牽強。 
而且事後回想起來,電影裡的美國政府似乎完全沒有派出特遣隊X的必要,單靠正規部隊與重火力就能解決當下的危機?這大概是本片情節設計上最尷尬的漏洞了。 
不過整體來說,《自殺突擊隊》還是為我帶來十分愉快的觀影體驗,比起《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本片與同系列作品的連動情節也設計得自然流暢許多。作為DCEU拓展規模的最新一步,個人認為它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也期待未來上映的其他作品。

我們想看這樣的版本!

Jas

首週即三刷《自殺突擊隊》的我(心得也寫了數次),就算影評評價不如原先預期,還是不會改變我喜歡這部片子的想法,雖然藉由檔案介紹帶出角色特點可能會被認為有些偷雞,但我仍覺得這是一種在有限片長中讓觀眾可以快速進入狀況的好方法。 
正片中哈莉與小丑的愛情,雖然不是普遍認知僅僅只是哈莉單方面付出她的愛,而是小丑更多的付出他對於哈莉「愛意」,這點讓我很想在未來若有機會的話可以看到更多他們邦尼與克萊德式的愛情故事,不過對於不少小丑片段未能出現於正片中,仍舊感到有些可惜。 
威爾史密斯的死射,一開始其實不是很喜歡這項選角安排,但看完以後印象旋即改觀,同樣也希望 DCEU 未來對於這位角色能再有著墨。 
片中眾角色的表現與情節,也能讓人思考,雖然突擊隊成員被世間視為壞人,但他們仍有所愛所思念的事物,而為了國家安全不擇手段並導致此事件的亞曼達,是否才是真正的惡呢? 
不過,雖然喜歡電影中的角色魅力、介紹安排以及「自殺突擊隊」的切入點,但此片動作片段並不非常吸引人,角色的能力特點也沒有太多的發揮,與女巫的決戰對我來說稍嫌過長,而片中選曲雖為一時之選,但與配樂之間有著無法相容的感覺,不知道後製期間的「磨合」是否對此也有影響,而且對於突擊隊成員較多人性上的描寫以及之後團隊的情誼,也淡化了觀眾對於他們到底「壞」在哪裡的感覺。 
今年 DCEU 兩部作品雖然在宣傳時期讓觀眾十分期待,但實際上映的正片卻讓不少人感覺有所落差,各種流傳的八卦也使觀眾對於 DCEU 並不那麼具有信心,但我仍希望明年的《神力女超人》和《正義聯盟》會有叫好叫座的表現。

“Mind Blowing!”
masayo

群像劇一向難寫,電影的群像劇更是難上加難,如何在兩個小時內讓一群出身不同的人從相遇、彼此認識、互動衝突乃至培養出情感、並在最後達成的結果中各司其職,即使是再優秀的編劇,都得為如何佈線、分配戲份以及營造角色之間的化學反應而傷透腦筋,且還不能保證每次出手都能成功。而《自殺突擊隊》這次在做為群像劇這方面,雖然不能說大成功,但好歹也達到了及格的60分,算是可以接受──就跟它的其他各方面一樣,本片有著各個在60分上下的劇情結構、敘事節奏、特效以及動作場面,原本在海報及預告片中獲得高分的美術及音樂,在電影正片中也因為各種因素降到了僅70分出頭的視聽效果,就算片中有著一些討人喜歡的小亮點,總體來說仍無法令本片的分數帶離及格邊緣太遠。
 
若本片是獨立的爆米花電影,那這樣的成果其實並不算太差,然而做為DCEU的第三作、且緊接在觀眾接受度不如預期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之後,DC迷對這片的期許是可想而知的……「期待愈高,失望愈大」八個用老了的字已經無法完全概括此刻支持者心中的感覺,也無法當做為本片辯護的理由。在觀賞本片並閱讀網路上的各種影評心得及相關新聞後,我深深感覺到華納目前的DCEU計畫被一股低氣壓所籠罩,這股由來自官方及書迷影迷兩方的焦慮、擔憂、過大期許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望所形成的負面氣氛,已經實際影響了官方的電影製作決策及書迷影迷的觀影經驗,且有惡性循環的跡象,而解決之道唯有……我如果知道的話還會在這裡寫廢話嗎? 
無論如何,只能希望這股〝DCEU低氣壓〞能早日離去,讓DCEU的支持者能夠擺脫過度患得患失的心情,單純享受做為一個電影觀眾、一個超級英雄片迷、一個看到DC的角色變成真人就很開心的粉絲的樂趣。

繩鬼在本片中的表現,無疑是電影標題的代言人
《Slipknot Squad》


(以上圖片及改圖圖源皆來自 《自殺突擊隊》官方海報、預告及劇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